在材料作文中,概述材料是连接材料与论点的关键步骤,既要体现对材料的领会,又要为后续论证奠定基础。下面内容是具体技巧与注意事项:
一、领会材料:找准核心,避免偏差
-
整体把握材料主旨
通读材料后,需提炼核心矛盾或主题。例如,若材料讲述“南郭先生滥竽充数”,需抓住“伪装与真相”“环境对行为的影响”等核心。切忌断章取义或仅关注局部细节。 -
提取关键词句
材料中的高频词、转折词(如“然而”“但”)或拓展资料性语句(如“事实证明”)往往提示核心见解。例如,提到“幸存者偏差”材料中,“被忽略的数据”是领会材料逻辑的关键词。
二、精准提炼:定向剪裁,贴合论点
-
单则材料的浓缩
保留与论点相关的核心信息,删除无关细节。例如,中“滥竽充数”的故事,若论证“环境对行为的影响”,需强调“齐宣王的大乐队为南郭提供生存条件”,而省略其逃跑的细节。 -
多则材料的合并
将同类材料共性提炼为统一论点。如中,霍去病、岳飞等人物事迹可概括为“为理想献身的灵魂”,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说服力。 -
辩证性转述
对争议性材料需兼顾正反见解。例如,中“战机防护”材料,既要说明军方调查的局限性,也要突出沃德逆向思考的突破。
三、语言处理:简练明确,灵活多样
-
句式转换
避免照搬原文,可用间接引语或化用。例如,将“沃德力排众议”改写为“统计学家沃德突破常规思考,指出被忽略的关键”。
技巧:多用判断句(“……的本质是……”)或动宾结构(“揭示……”“强调……”)。 -
修辞与逻辑衔接
通过比喻(“数据迷雾”)、设问(“真相是否被遮蔽?”)等手法增强生动性;使用“这样看来”“本质上”等过渡词强化逻辑。
四、结构安排:引述与论点无缝衔接
-
开头引述法
- 叙事法:简述材料核心情节,如“二战战机防护案例中,军方与沃德的决策差异引发思索”。
- 解说法:定义核心概念,如“‘幸存者偏差’指仅关注可见样本而忽略缺失数据的思考误区”。
- 引用法:借用名言切入,如“周国平说‘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’,沃德正是如此洞察战机防护的真相”。
-
论证中的穿插
在分析经过中回扣材料,避免“引述后弃之不用”。例如,用“正如南郭先生的伪装终被揭穿……”呼应前文。
五、注意事项:规避常见误区
-
避免脱离材料
概述需严格围绕材料核心,如强调“绿水青山”材料若脱离“可持续进步”主题则偏题。 -
忌冗长与信息错位
材料概述控制在100字以内(如将700字故事浓缩为两句话),且需与论点一一对应。 -
逻辑自洽
若材料含多角度(如“时刻就是金钱”与“绿水青山”的对比),需明确层次,如“从效率优先到生态优先的转型”。
示例:材料概述实战
材料:撒哈拉沙漠考古队掩埋骸骨后靠墓碑脱险。
论点:美德是为自己留下的路标。
概述:十九世纪英国考古队在沙漠中掩埋遇难者骸骨并立碑,迷路时正是这些墓碑引导他们脱险。善举无意中成为求生路标,印证“助人即助己”的哲理。
解析:保留“掩埋骸骨”和“墓碑指路”两个关键点,省略考古细节,直接关联论点。
材料概述需兼顾“准确性”与“创新性”,既要忠实于原文,又要为论点服务。通过定向剪裁、语言转换和结构设计,实现材料与论证的高度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