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,吉祥物“冰墩墩”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的“顶流”,让大众争相购买。可你知道吗?其实在它诞生之初,“冰墩墩”曾考虑过叫“冰墩儿”。这个名字变化的背后,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?
设计来源:从冰糖葫芦到熊猫
“冰墩墩”的形象最初源自于一种北方小吃——冰糖葫芦。设计团队希望利用这个传统元素,创新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吉祥物。曹雪是这次设计的负责人,她提到,虽然冰糖葫芦非常接地气,但它在形象的延展性和运动性上受限,因此团队决定只保留“冰壳”的元素。最终,经过多次修改和调整,团队发现熊猫作为国宝,与冬奥会主题非常契合。出现了一个可爱的“冰墩墩”,而不是最初考虑的“冰墩儿”。
名字的选择:传播的考虑
那么,为什么最终没有选“冰墩儿”这个名字呢?专家们认为,在面对南方朋友或外国友人的时候,“冰墩儿”可能会发音不太准确,传播上会有一定的难度。因此,他们选择了“冰墩墩”这个更简单、更容易发音的名字。这一点,你是赞同的吗?为全球观众所接受的吉祥物,显然在名字上也得考虑国际化。
冰墩墩的特色:科技与文化的结合
“冰墩墩”的形象,不仅仅是可爱的外表,它的设计背后还藏着许多科技感和文化内涵。比如,它头部的五环颜色“冰丝带”,不仅是对奥林匹克灵魂的致敬,还寓意着中国的未来与希望。而它身上那层冰晶外壳,象征着现代科技与冰雪运动的完美结合。对于这样一个深具内涵的吉祥物,大家是不是都很期待能够拥有一个呢?
附加彩蛋:可爱的设计细节
顺带提一嘴,设计师在创作经过中还加入了很多小细节和彩蛋。比如,冰墩墩的脚是“内八字”,这个灵感来源于设计师对四川大熊猫基地的实地调研,确保吉祥物展现出诚实的熊猫形象。如此贴心的设计,难道不让你更想爱上“冰墩墩”吗?
往实在了说,虽然“冰墩墩”最初的名字考虑过“冰墩儿”,但在最终的选择上,我们看到了设计团队对传播便捷性和国际化的深思熟虑。而这只憨态可掬的熊猫,不仅是冬奥会的吉祥物,更是中国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。这种无形中的传播,是否更让你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魅力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