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权力是把双刃剑,关键在于怎么用
读完徐守盛书记《严以用权,为民谋利》一文,不禁思索:为什么同样手握权力,有人流芳百世,有人遗臭万年?权力就像水,能载舟亦能覆舟。作为党员干部,”严以用权”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我们必须践行的行动准则。今天,就让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,聊聊严以用权的心得体会。
分清公与私:严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
朱熹曾说:”官无大致,凡事只一个公字。”这句话点破了用权的核心——公私分明。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:”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。”
想想焦裕禄、孔繁森这些好干部,为什么人民永远铭记他们?由于他们把”公”字刻在了心里。而有些干部,最初也是满腔热血,却在权力中迷失了路线,最终沦为”蓬间雀”。这提醒我们:用权时多问自己一句——这事为公还是为私?
慎独与自律:严以用权的日常修行
古人云:”泾溪石险人兢慎,终岁不闻倾覆人。”意思是,人在危险处反而谨慎,平缓处却容易翻船。权力场上何尝不是如此?
有的干部在”轮子转、桌子转、裙子转”中逐渐迷失。要避免这种悲剧,就得时刻保持”慎独”功夫:
– 常怀敬畏之心,牢记”伸手必被捉”;
– 常修生活情趣,远离低级趣味;
– 常照纪律镜子,及时纠正偏差。
担当作为:严以用权的最终落脚点
徐守盛书记说得切中要害:”在其位不谋其政,这和吃空饷有什么区别?”严以用权不仅要”不越界”,更要”有作为”。
当前,在乡村振兴、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,我们更需要:
– 杜绝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的懒政思考;
– 克服”怕出错就不干事”的畏难心情;
– 拿出”功成不必在我”的担当灵魂。
小编归纳一下:让严以用权成为从政DNA
严以用权不是一时要求,而是终身课题。它既需要制度的”笼子”,更需要内心的”戒尺”。当我们把”公”字顶在头上,把”民”字放在心上,把”严”字落在手上,就能真正答好”权力怎么用”这道必答题。
各位同仁,你准备好把严以用权融入日常了吗?让我们从今天做起,共同守护这份神圣的权力!
